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我要投稿 | RSS
产品资讯
金大厨商用电磁灶
国内最专业的商用电磁灶研发、生产基地!
太原市 市辖区
小店区 迎泽区
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大同市 市辖区
城区 矿区
南郊区 新荣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广灵县 灵丘县
浑源县 左云县
大同县 阳泉市
市辖区 城区
矿区 郊区
平定县 盂县
长治市 市辖区
城区 郊区
长治县 襄垣县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潞城市 晋城市
市辖区 城区
沁水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泽州县
高平市 朔州市
市辖区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
应县 右玉县
怀仁县 忻州地区
忻州市 原平市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苛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吕梁地区 孝义市
离石市 汾阳市
文水市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县 方山县
中阳县 交口县
晋中地区 榆次市
介休市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临汾地区 临汾市
侯马市 霍州市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县
乡宁县 浦县
大宁县 永和县
隰县 汾西县
运城地区 运城市
永济市 河津市
芮城县 临猗县
万荣县 新绛县
稷山县 闻喜县
夏县 绛县
平陆县 垣曲县
山西省--山西省电磁加热控制板信息

 

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添加时间:2008-9-22 16:20:01 点击数:8493 (电磁加热信息网 www.xmshengxing.com)


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8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

第三章 减量化

第四章 再利用和资源化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条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第四条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第五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规划,应当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

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规划、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第十条 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

国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当包括规划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并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第十四条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上级人民政府根据前款规定的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人民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